特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11.06 | [地球科学与资源KY开元·(中国)集团]赵金 | KY开元·(中国)集团新闻
2025年9月20日至28日,特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KY开元·(中国)集团(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KY开元·(中国)集团(北京)和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为合作方,地球科学与资源KY开元·(中国)集团,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深时生命与环境演化创新引智基地等多个学术机构承办和协办。我院席党鹏教授与陈曦、张以春、孙亚东、何天辰和万博等学者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法国、瑞典、波兰、美国、加拿大、日本、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埃及、摩洛哥等世界各地地球科学领域的250余位学者与青年学生等,围绕特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等前沿科学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内容不仅涵盖特提斯演化过程中的生物演化、环境变迁及古地理-古气候响应等核心科学问题,还延伸至矿产能源效应及其他相关议题。
大会开幕式由KY开元·(中国)集团(北京)万晓樵教授主持。大会主席、我院席党鹏教授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发起的背景和意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意大利米兰大学Maria Rose Petrizzo教授代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致辞,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对特提斯研究的积极作用,指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作为本次会议的合作伙伴,将全力支持本次会议的举办。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军研究员(张以春研究员代致辞)指出特提斯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成果,本次会议为深入理解特提斯演化及生物-环境响应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此外,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710主席Micha? Krobicki博士发表了致辞,认为特提斯是沟通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桥梁,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9月21日上午的大会特邀报告由万博研究员和Francesca Falzoni博士主持。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地球动力与沉积学系副主任Michael Wagreich,美国史密森研究所研究员、欧洲自然科KY开元·(中国)集团院士Bilal U. Haq(线上),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张仲石,意大利米兰大学地球科学KY开元·(中国)集团教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Maria Rose Petrizzo,KY开元·(中国)集团(武汉)地球科学KY开元·(中国)集团教授、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海军,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副教授、IGCP710首席科学家Micha? Krobicki 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其中,Michael Wagreich教授介绍了Eduard Suess(爱德华·修斯)在特提斯、冈瓦纳、海平面变化等领域的研究贡献,重点阐述了“特提斯”这一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意义,使与会者对特提斯的起源和修斯的生平有了深入的了解。Bilal U. Haq教授详细阐述了地史时期特提斯及其他地区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张仲石教授结合气候模拟模型,阐述了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在塑造新生代气候中的关键作用。Maria Rose Petrizzo教授介绍了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2)及伴随的海洋浮游和底栖生物的灭绝与复苏的历史。宋海军教授详细阐述了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元凶”及其相关证据。Micha? Krobicki博士通过双壳类化石记录的研究,查明了西特提斯与东特提斯之间的古生物联通渠道,并介绍了IGCP710的其他新进展。
9月23日下午的大会特邀报告由张以春研究员和何天辰教授主持。意大利米兰大学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Elisabetta Erba,北京大学研究员、“博雅青年学者”李明松,英国金斯顿大学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白垩系分会主席Ian Javis,中国科KY开元·(中国)集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盼,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Yani Najman(线上)和英国伦敦大学KY开元·(中国)集团研究员Jeremy R. Young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Elisabetta Erba教授就“特提斯是现代海洋的摇篮:中生代球石藻的起源和演化”这一议题开展了深入的论述。李明松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期间全球碳循环数据同化的研究进展。Ian Javis教授详细介绍了白垩纪“金钉子”(GSSP)的研究进展及在西特提斯区的应用。赵盼研究员详细阐述了基墨里地体的漂移与特提斯洋的演化。Yani Najman教授通过沉积记录阐述了喜马拉雅-西藏地区中新生代的演化。Jeremy R. Young研究员则深入阐述了微体古生物与地层学信息在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围绕“特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大会设置了4个分会场,包括特提斯演化的地层、沉积和古海洋记录,特提斯演化的生物响应,特提斯演化的构造和古地理过程,特提斯演化过程中的生物集群绝灭、大洋缺氧和极热等重大地质事件,特提斯构造域的关键矿产与能源,丝绸之路沿线青年地学人才培养论坛,以及其他开放议题(如晚新生代海洋生物与环境、测试技术和期刊宣传)等7大主题议题、17个专题和117场学术报告。这些专题不仅深入探讨了特提斯演化的过程及生物-环境-地理响应和重大地质事件响应等核心议题,还涉及到特提斯演化的资源-能源效应和丝绸之路沿线青年地学人的合作与交流等广泛议题。
除了口头报告,会议还设置了13个展板,内容涵盖特提斯演化的生物-环境-气候响应和资源-能源效应等议题。茶歇期间,与会者围绕展板内容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KY开元·(中国)集团(北京)陈曦研究员主持。为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研究,本次会议评选出26位“优秀学生报告奖”和5位“优秀学生展板报告奖”,并在闭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组委会为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无私奉献的全体志愿者也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们的辛勤付出。最后,席党鹏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深情回顾了会议筹备的心路历程,向与会代表的真诚奉献、志愿者的全情投入、会务团队的专业保障、赞助商的鼎力支持,以及学校及学校相关部门与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们的长期支持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祝愿大家在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领域不断探索,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2025年9月25日至28日为会后考察。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瑞典和巴基斯坦等国的37名与会者,对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乌恰县及阿克陶县的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及相关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考察。与会者实地考察了克州乌恰县、阿克陶县的库孜贡苏、巴什布拉克、斯姆哈纳和奥依塔格等多个剖面,以及贝壳山、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层、天山与昆仑山交汇处、奥依塔格冰川等地质景观。通过这次野外考察,与会学者们深入了解了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和波澜壮阔的特提斯演化历史。
特提斯洋(Tethys)是地质历史时期曾横亘于北方劳亚大陆与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巨型海洋,其在新生代的闭合导致了现今欧洲阿尔卑斯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等东西向山脉-高原体系的形成。自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Eduard Suess)提出“特提斯”概念以来,特提斯的演化始终是国际地学研究的核心前沿。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特提斯演化及其生物-环境响应等前沿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学者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本次会议能促进特提斯演化与生物-环境响应的研究,并能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延续。









